首页

s女王 论坛丝袜

时间:2025-05-23 12:05:28 作者:全球商界呼唤确定性 中国供应链成“稳定锚” 浏览量:77222

  “为外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沃土”(见证·中国机遇)

  ——江苏太仓500家德企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今年年初,随着德国伯曼公司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注册,位于太仓的德国企业总数增至500家。

  太仓是目前在华德企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一座江南小城,靠什么吸引众多德企纷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前,本报记者来到江苏太仓,探访这里的德国企业,听工作人员讲述企业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故事,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机遇。

  优良营商环境和专业服务吸引德企纷纷落户——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高质量吸引外资的秘诀之一

  从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到第100家德企落户,一共花费了14年时间;从第400家德企落户到第500家落户,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太仓吸引德企投资速度不断加快,跟地方政府与德企之间良好的政企关系密不可分。“政府服务周到细致”“政府与企业的沟通非常顺畅”“政府与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记者采访时,几乎每家德企负责人都不吝赞美之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高质量吸引外资的秘诀之一。

  走进博恩斯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整洁明亮的厂房内,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公司总经理让·阿斯曼拿起操作台上的一个白色方形开关向记者介绍:“这种安全开关广泛用于电梯等设备。目前安全开关的工业标准是100万次无故障,而博恩斯坦的产品可以达到1000万次。”

  阿斯曼来太仓已近20年,听到太仓德企数量突破500家的消息时,他非常开心:“太仓政府为德企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这里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德企纷纷落户,产生了集群效应,比如汽车零件制造商的落户吸引了机床制造商,机床制造商又吸引了模具制造商……就这样,太仓逐步建立起围绕汽车零件、机床等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德国巨浪集团在高速数控机床领域处于领先位置。集团太仓公司首席技术官威利·瑞斯特向记者介绍,集团2012年在太仓建厂,后来将中国总部也搬到这里。“选择落户太仓,既是看中这里德企聚集,产业链完备,也是因为当地政府向企业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服务。”

  位于太仓市中心的东亭大厦门口,旗杆上飘扬的中德两国国旗在蓝天下格外醒目。这是2016年落户太仓的太仓德国中心,为大厦里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近50家企业提供一站式商业服务。

  “这里是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太仓德国中心总经理马莉珂告诉记者,太仓德国中心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德企招商管理运营平台,吸引了销售、法律、会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德企。马莉珂表示:“太仓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府的专业服务吸引了我们,特别是太仓对德企的支持让我深有感触。太仓高新区为每家德企分配一个政企事务官,企业碰到难题,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联络员。这种高效的服务让我印象深刻。”

  产业集聚效应保障供应链稳定——

  半数以上德企开展本土化研发,90%以上早期落户德企完成增资扩产

  走进欧亚瑟水艺(太仓)有限公司仓库,工人们正忙着整理货品,其中有白色的花架、黑色的管线等。这是一家德国多媒体音乐喷泉和花园池塘水质净化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我们生产所需的料件有4000多种。2004年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几乎所有料件都要从德国进口。随着本土化战略加速,在中国生产的料件占比不断提高,迄今已达95%以上。”公司总经理沈亚向记者介绍,“现在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本土供应商达150多家,太仓公司为整个欧亚瑟集团提供了60%以上的料件。”

  近年来,落户太仓的德企纷纷加强本土化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本土企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本土供应商的快速发展,也帮助德企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

  “博恩斯坦在全球有5个生产基地,中国是除了总部之外的第二大生产基地。我们在中国实施的本土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有近百家本地供应商为我们供货,70%分布在苏州地区。”阿斯曼介绍,博恩斯坦公司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理念,在太仓拥有研发、销售、质控、工程、售后等全链条环节,“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中,约60%供应中国市场,还有一部分为总部供货,本土化战略显著提升了我们的竞争力”。

  “对于巨浪集团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的机床产量不高,但精密度要求非常高,需要同上下游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太仓中德产业园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得益于产业集聚效应,这里的供应链稳定,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高质量的配件。”瑞斯特说。

  目前,太仓半数以上德企开展本土化研发,90%以上早期落户德企完成增资扩产,德企亩均产值达1400万元人民币。高质量利用外资为太仓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而德企也在积极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抓住中国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作为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弹簧制造商克恩—里伯斯在30年的时间里,先后11次增资,从最初仅6名员工、占地40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7万平方米自建厂房、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的“弹簧王国”。

  2023年底,德国轴承制造商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厂正式启用。同时,舍弗勒与太仓高新区签订新能源三期项目投资协议。舍弗勒集团汽车科技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表示:“二期工厂的启用,是舍弗勒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加快中国业务发展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迄今,舍弗勒在太仓先后增资13次,累计投资超110亿元人民币。随着新制造基地的启用,太仓已成为舍弗勒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推动“双元制”本土化进程,为行业输送技术人才

  2023年,在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30周年之际,太仓举办系列活动庆祝中德合作。“德企之乡”三十而立, “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展现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在太仓市罗腾堡风情街上,开设有多家德式面包房、德式餐厅等。30多年来,太仓当地政府越来越注重中德文化交流互鉴,为德企及其员工提供舒适、完备、便捷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太仓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更加优美。空闲时间,我经常和家人在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散步。”阿斯曼表示,“我对中国文化和民族音乐充满兴趣。我还学会了吹竹笛,经常参加江南丝竹演奏,在外国人才艺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因为中文熟练,我还被多次邀请主持太仓德国啤酒节。”

  除啤酒节外,太仓还经常举办马拉松友谊赛、中德艺术家沙龙、“中德友谊杯”乒乓球赛等活动,并引入中德友好幼儿园等国际化服务设施,让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安居于此。

  在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作的德国企业家冈瑟·克莱因也深深被太仓的魅力吸引。“我很享受在这里的时光。中国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悠久丰富,人文气息浓厚,令我着迷。我喜欢去看当地的戏曲演出,欣赏民乐演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德企在太仓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当地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双元制”是指通过校企合作,以学徒制方式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太仓政府推动太仓职业院校与德企开启了“双元制”本土化进程。

  来到位于太仓市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健雄—莱茵科斯特工业4.0教学工厂内,5名穿着工装的大学生正在操作电气自动化培训设备,一旁的老师在电脑系统里对学生的编程训练进行技术指导。该中心是学院与德国莱茵科斯特公司共建的培训中心,学生在这里接受两年“双元制”职业教育后,前往太仓德企实习一年,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周晓刚介绍:“多年来,太仓与德企合作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为尖端制造业输送技术人才,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太仓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招聘到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这对一个机床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瑞斯特表示。德国莱茵科斯特公司总裁艾瑞克·莫斯卡瓦表示,“双元制”教育在太仓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有力促进了德中产业合作,推动德企高质量发展。

  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市场潜力——

  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

  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稳外资24条”加快落地见效,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系列政策举措释放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受到包括德企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普遍欢迎。

  德国经济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德国商会年初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指出,九成以上受访企业将继续在中国开展业务,有54%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

  克莱因说,当初企业来华设厂,是应德国客户的要求而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市场如同磁铁一样对外企具有吸引力。中国市场在集团总体业务占比从最初的一小部分到如今的约50%,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自2004年落户太仓以来,欧亚瑟水艺的实际投资一直在增加,厂房建设也从一期扩展到二期。”沈亚表示,“中国的营商环境为外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沃土。过去3年我们的业务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未来集团将继续抓住中国机遇,增加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

  马莉珂表示,仅去年下半年以来,她就多次参加太仓德企的增资扩产剪彩仪式。“大多数德国企业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希望扎根中国并继续扩大在华业务。”马莉珂说。

  “今年中国政府制定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和超大规模市场,经济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信心,巨浪集团将会继续加强在华业务。”瑞斯特表示。

  “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展现良好增长势头,希望更多德企抓住机遇、继续投资中国。”阿斯曼表示。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仲华)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探索城市服务 物企抢滩万亿“非居”市场

据了解,新成昆铁路起自成都南站,沿途经过四川省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昆明市,终至昆明站,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眉山市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与成都区域同城、产业同链、基础同网,经济增长较快,目前有雅化新材料、通威光伏、天华锂能等企业,货运增长潜力较大。

全国已有多地小店被查,风油精和创可贴不能随意售卖

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新的生产力理论研究,要围绕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加强研究,深入把握其发展变化及互动规律,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内涵及其发展演变的认识。

AI看脸、智慧食堂……智能生活惊喜值拉满了

算力网建设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算力网作用,推动算力、数据、算法协同应用,将促进产业全要素的互联互通,打破产业、地域限制,打通堵点卡点,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深度融合,重塑实体经济形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全方位融合;二是推动数字经济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企业管理等经济活动,重塑价值创造过程,实现全周期融合;三是推动实体经济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逐步深化发展,实现全阶段融合。

广西桂林叠彩区“上春山” 欢庆“三月三”

2023年,珠江片用水总量为772.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72.2亿立方米,占22.3%;工业用水量为118.6亿立方米,占15.3%,包含直流火(核)电冷却用水量52.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458.6亿立方米,占59.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23.0亿立方米,占3.0%。从供水水源看,地表水源、地下水源、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分别占供水总量的95.7%、1.8%、2.5%。

彝族画家瓦其比火油画艺术作品展亮相中央民族大学

此类的“中西合璧”,在雷米·艾融的作品中多有出现,他认为,加强法中两国艺术界的交流至关重要。他提到,法中两国都是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独特哲学和艺术审美的国家,但近年来,法国许多的绘画艺术传统都被当代艺术和不以任何训练为基础的个人创造力所取代,反观中国的艺术教育,仍继续推行师承和实物写生,这一点是法国艺术界需要学习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